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聚焦“双百战役”之精准脱贫“医疗救助一批”

    信息发布者:月亮坪看月亮
    2017-06-18 18:57:31    来源:http://www.ckxw.net   转载

    近日,记者从县政府办公室获悉,我县出台《精准脱贫“医疗救助一批”工作实施方案》,在现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建卡贫困人口专项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建卡贫困人口“病有所医,医疗费用应助尽助”,以降低其实际医疗费用负担,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本《实施方案》坚持“个人负担、政策报销、专项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对建卡贫困人口患病住院治疗及慢性病、重大疾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经现有普惠政策覆盖后自身仍无力负担的费用给予专项医疗救助,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专项医疗救助、扶贫济困救助“五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政策的协调互补作用和叠加效应,确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不再发生。
        《实施方案》规定,精准脱贫“医疗救助一批”分为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两种救助方式。其中,住院救助是指对建卡贫困人口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因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救助范围不包含自杀、自残、斗殴、吸毒、医疗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应由工伤、生育保险支付的范围),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后,属于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医疗费用,按以下方式救助。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三级医院均不设门槛费,每次费用采取分段按比例救助,个人年享受救助总额度不超过15万元。具体为:1万元以下按40%救助;1万元(含)—3万元的,按50%比例给予救助;3万元(含)—5万元的,按60%比例给予救助;5万元(含)—10万元的,按70%比例给予救助;10万元(含)以上按80%比例给予救助。门诊救助是指对建卡贫困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体因患特殊重大疾病、慢性疾病需要在门诊进行治疗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调查核实情况给予救助。 
        《实施方案》严格规范了救助程序,住院救助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实时救助,门诊救助由辖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实施。其中,住院救助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建卡贫困户信息提供给医疗机构,患者入院时向医疗机构提交社保卡及由辖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具的贫困户证明,患者住院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后的属于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医疗费用,由就诊的医疗机构按比例实时救助;县外就医在辖区医疗机构按个人申请医疗机构审核程序救助。每月初,基层医疗机构将上月建卡贫困人员医疗救助汇总表及住院明细表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审核查后报县卫生计生委;县级医疗机构将上月建卡贫困人员医疗救助汇总表及住院明细表报县卫生计生委,由县卫生计生委反馈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审核查,县卫生计生委根据核查情况再将救助资金划拨到医疗机构。 
        门诊救助分为个人申请、调查公示、审批发放三个程序。由受助人填报门诊救助申请表向辖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门诊救助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申请后,在村(居)委会协助下,组织人员对申请人门诊治疗情况调查核实;核实后的相关信息在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委会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救助资金发放到受助人。 
        《实施方案》明确,由县财政局会同县扶贫办,在县卫生计生委设立1500万元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实施专项医疗救助。县卫生计生委按照“专款专用、专账管理、滚动使用”原则对建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基金进行管理和使用,不得提取管理费用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在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中安排500万元(2017年追加300万元)用于门诊救助,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卡贫困人口数划拨。追加的300万元资金根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2017年资金使用进度和管理情况予以拨付,未实施救助或未按要求、按程序开展实时救助及资金管理不规范的暂缓拨付。 
        《实施方案》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政策宣传,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救助实效,切实推动精准脱贫“医疗救助一批”工作落细落实,有效解决建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本《实施方案》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至2018年12月31日止。

     

    (记者  文林)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